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大情怀 赤子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11-15来源:
图为吴建平老师与2011级博士生同学合影。 研通社记者 郭娜 摄
曾经人们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生活,20年间中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崛起为互联网大国。这段发展史中,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人物,而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这个人更是举足轻重,他就是吴建平。国际互联网界最高荣誉“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颁奖大会上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二十年前,吴博士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未来影响力及其将会在中国的社会改革、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在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对全球互联网产生了重要影响。”
心系祖国,一心做大网络
1989年,吴建平结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公派留学,立即回到了祖国。当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吴老师说“多学一天,多学一年对我来说当然是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我同时有更紧迫的心情。因为在国外学习你才知道国外和国内的网络方面有多大差距。我学到知识就立刻想要回来,把国外网络领域的先进知识用到中国的网络建设中来,我要回来参加这个建设。”
果然,学成回国的他恰逢90年代初中关村地区网的立项,当时科学家们的意见不统一,技术路线争论很厉害,而了解国外前沿技术的吴建平始终坚持正确的观点,也因此促成了后来国家提出建设高校网络时,由清华大学制定方案。1994年开始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个全国性国家计算机互联网CERNET,2000年主持研制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联合项目NSFCNET,吴建平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建网第一人”。十几年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在技术上基本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按照同事们的说法,“吴建平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很多事情往往是在事后才能感觉到他的过人之处。”
繁务缠身,不离三尺讲台
除非出差或出国,学生的课他一节也不能落。他的助教讲了这样一件小事,“吴老师有一节9:50的课,有一天他上午8:30要出席一个在北京市内的会议并作报告,他说做完报告就赶回来给同学们上课。到时,他果然准时出现了。”计算机网络原理课是他1985年开设的,在讲到网络技术的变迁与发展时,他总是格外强调“我们那个时期是走过弯路的,同学们没有体会,很多年轻老师也没有体会。大家千万不要回到当年的错误上来。”
在研究生的教学中,他致力于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选好科研方向,从开题到论文的最后定稿他都会严格把关。”他本不必事事躬亲,但凭借一份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他还是坚毅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教学理想,他的学生更是有赖于此才能达到同龄人难以企及的科研高度、获得难能宝贵的经验和眼界。
年逾半百,满怀赤子之心
“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计算机网技术研究,那时的中国面临着国际上的技术封锁,我们的研究举步维艰。”吴老师回忆说。仅凭有限的设备和资金,以及几天几夜不睡觉的毅力,他终于在1984年如愿以偿做出了他理想的网络雏形,后来又完成了一系列大项目。时至今日,身为973首席科学家的他仍然肩负着很多重大课题,而他的热情和执着一如既往。在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大楼,吴老师的办公室总是很晚才熄灯,物业说他经常晚上10点之后还来办公室,半夜才回去,同事戏称他为铁人。一年中隔三差五就要出国开会,他都是会一散就回国,一下飞机就赶赴讲座、会场或讲台,他把旅途和车上当成他听取汇报和休息的场所。
“做事业就要有做一流事业的勇气和决心。”吴老师经常这样勉励自己和学生。“未来社会,网络是一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将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教育,乃至国防政治都起到决定性影响。如果我们失去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发言权,我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别人。”他用他的实干精神和远见卓识,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赢得了重要机会。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大国,而吴老师的努力远未终止,他还在为中国早日成为互联网强国而奋斗着。
吴建平简介:
吴建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作为国内互联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完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把CERNET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网。2010年7月,吴建平成为我国首位获得国际互联网界最高荣誉“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科学家。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冰 冰